 
- 帖子
- 802
- 积分
- 801
- 经验
- 800 点
- 威望
- 66 点
- 金钱
- 2434 NG
- 魅力
- 1001
- 性别
- 男
- 来自
- 辽宁
- 注册时间
- 2002-9-18
我们约会吧!
|
【转帖】“中国制造”了美国人的失业吗?
“中国制造”了美国人的失业吗?
听说,最近美国人讨厌“中国制造”,说中国制造了便宜货,也制造了美国人的失业。中国货越多,越便宜,美国人越失业。中国人解释说,中国制造的是美国人的福利,中美两国能否双赢,关键要看这福利的大小。中国卖得越便宜,越给了美国人福利。
报道说: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毛巾和被单制造商皮洛纺织公司成立于1890年,是美国十大纺织企业之一。7月30日,这家百年老店宣布关闭旗下16家工厂,辞退6450名员工。巴尔的摩纸盒生产商约翰·鲍利称,就在不久前,该公司最大的一个客户将工厂迁往中国,失去这个客户,他1000万美元的年销售额一下子减少了30%。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合会的院外活动人士吉姆·绍勒特认为,随着大公司纷纷到中国设厂,美国中小企业丢掉了赖以生存的最大客户,许多原本应由美国供应商和生产商提供的业务被中国企业瓜分了。
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国际经济事务副总裁瓦戈说,几年前,中国占领的市场大都是美国公司迅速撤出的行业,如玩具、皮具、鞋类或服饰,但现在中国已经日益深入到美国制造商也试图竞争的领域,如高档塑胶制品或工具,还有模具行业等,“美国公司在中国身上吃的亏,将毫不逊色于日本当年给美国的教训”。
明尼苏达州一位电脑工程师告诉记者,5年前,他给儿子买了个玩具电子琴,功能只有三四种,50多美元。而不久前他给小女儿也买了电子琴,功能有10多种,价格却不到20美元,当然,这个电子琴是中国制造的。他说,近年来,普通美国消费者,特别是在制造业工作的蓝领,对中国产品的感情是很复杂的:当他们面临失业的压力,就很容易把怨气发泄到中国产品身上;但当他们走进商场,又会自然而然地挑选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。
以上的报道表明了一件事:经济问题正在向政治问题演化,“中国产品威胁论”也就不断见诸报端,有的报纸将同中国产品的竞争耸人听闻地渲染为“另一场战争”。《华尔街日报》也指出,“中美贸易正成为经济和政治的热门话题”,报道说,布什政府的三位部长不久前到中西部宣传减税政策,没想到听到的全是对中国的抱怨。
美国中小企业这一次更是扛上了爱国主义的大旗。国内制造商已经组织了名为“拯救美国制造业(SAM)”的游说团体,以山姆大叔的形象为标志,现已在15个州设立了分会。威斯康星分会主席施达特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这就是美国的另一场战争”,美国制造商协会的瓦戈认为,美国制造业应该“对中国扣动保护主义的扳机”。该协会所做的最新民调显示,75%受访的美国制造业人士认为美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危机,64%的企业认为中国发展成为出口大国是他们生存的最大威胁。 以上都是抄录的大段报道。你看,中国产品比战士勇敢,攻入美国的大门,攻城陷地,逼得美国人“对中国扣动保护主义扳机”。既然是一场战争,又何谈双赢?但是不谈双赢,又如何避免贸易战争?所以不管多么硝烟弥漫,中国人不断向美国灌输的还是那个理:中美应该争取双赢。
比如:美国人要充分认识到中国不仅是一个竞争对手,而且还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市场,因此美国需要一个向前看的积极态度。乔治敦大学的国际贸易专家罗德尼·鲁德马教授也认为,中美贸易应在争执中寻求互利。谁不想寻求互利呢?但是经济学家应该考证一下,两国之间的贸易严重不平衡时,互利交叉在坐标的哪一点上。
从历史的习惯性上来看,互利的交叉点一定在中美不平衡的贸易上。一方的顺差和另一方的逆差是合理的。就好像美国人的工资比中国人的工资高100倍也是合理的。美国人挣得多,多消费当然没错,中国人挣得少,少消费也合理。一多一少,才好互补,一逆一顺,最好平衡。
如果中美贸易平衡了,那实际上等于中国的国际收支开始逆差了。中国经济对逆差有很强的过敏症。因此美国人应当把这一条牢记在心,不要追求绝对贸易平衡。美国人的生命比较贵,多花钱是美国人的本能。就像节约曾经是中国人的本能。
美国人的失业是中国人造成的吗?不一定。失业也是内政,中国不干涉人家的内政。干涉内政的是美国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中国货。这些货担负着增进美国人福利的重任,却被人家说成“战争”。便宜货是战争的话,杀死的也是愿捡便宜的人。爱国者,首先是不是应该爱买国货者?爱国便不该爱捡外国的便宜货。美国人进口最多,属于泛爱;但美国人也想爱国,所以声称讨厌中国货。美国人糊涂起来更要命。
既爱又恨,这是中美两国经济上的特点,更是政治上的特色。但双方各自爱什么恨什么却绝然不同。这时,还是以货论货,最好别扯上政治。 |
[Move][B]我用一颗期冀的心叩问人生,仰望伟大的星空,悟于宇宙的苍远而亲切,但都不是心。[/COLOR][/FONT][/B][/SIZE][/Move] |
|